1.1 材料发展蓝图总述
通过问卷调查及多场访谈会所得到“台湾PCB产业高阶材料发展蓝图”(中国大陆及日本等业界,将此称为“技术路线图”——笔者注),其“接地气”程度与参考的“含金量”都很高,也成为这报告内容中的一大亮点。
在本次调查的第二阶段中,组织者根据“访厂过程询问业界专家的建议与实务经验,针对高阶应用PCB之制造需求下,筛选出关键的材料与设备。”[1]其中,关键材料有五项,它们是基板材料、Low profile(低轮廓、低粗糙度)铜箔、干膜、电镀药水与油墨。在报告中,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了调查所得到的五项关键材料在2021年~2025年技术发展蓝图。
在这个台湾PCB产业所需高阶材料的技术发展蓝图报告中,分别列出五项关键材料在2021年、2023年及2025年时间段,以及分别对应四个高阶终端领域中的四类高阶PCB产品(高多层板、HDI板、FPC、载板),所需材料应该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(详见表4~表7)。
1.2 台湾高阶PCB用基板材料技术发展蓝图及其述评
表4所示为台湾高阶PCB用基板材料的技术发展蓝图。
表4 基板材料技术发展蓝图(高效能运算/Beyond 5G之终端产品部分)
笔者对表4所示的台湾高阶PCB用基板材料【即主要产品形式为覆铜板、半固化片(PP)、树脂膜、挠性覆铜板等】技术发展蓝图内容,领会如下几点:
(1)在高效能运算设备(HPC,主要包括:数据中心、AI运算、高端服务器等)、超5G的基础设施(B5G-Infrastructure,主要包括:B5G的通信基站、网络设备等)、高功率设备(High Power)三大应用领域中,所使用的高多层板(HLC)在对未来所用高频高速基材的需求性能指标上,三个领域是基本上接近的。即对基材的低Dk/低Df有着更严格的要求(如:基材的Df值,2023年要达到0.0015@10GHz,2025年达到0.0010@10GHz)。由于B5G-Infrastructure(超5G基础设施)未来还对低成本化也有着强烈的要求,因此未来对于基板材料厂商来讲,要进一步提高高频高速基板材料的介电特性(即实现更佳的低传输损耗性),将会迎来更为严峻的技术挑战。
(2)四个高阶终端领域中的各类高阶PCB产品(载板除外),未来都对基材的导热率有更多的关注及更严的要求。到2025年高阶终端领域中所用高多层板(HLC)及FPC(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等),要求基材的导热率达到≥1.0W/m·k,到2025年已成为普遍需求。
(3)HPC应用领域与B5G-Infrastructure应用领域采用的载板基材ABF(低介电性树脂膜),将成为未来需求的热点及主流。并对ABF基材的尺寸稳定性,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(CTE≤20ppm/℃,x/y axis)。而需求市场较大的B5G-Edge领域的封装载板(刚性PP叠层型),未来几年仍以BT树脂基材为主流,虽对低Dk/Df性没有提出更低的要求,但对CTE要求会更为严格(如CTE≤4ppm/℃,x/y axis)。
1.3 台湾高阶PCB用铜箔技术发展蓝图及其述评
表5所示为台湾高阶PCB用铜箔的技术发展蓝图。
表5 铜箔技术发展蓝图(高效能运算/Beyond 5G之终端产品部分)
笔者对表5所示的台湾高阶PCB用铜箔的技术发展蓝图内容,领会要点为:
(1)为了实现高阶PCB产品的高频高速与信号完整性的产品需求,四个高阶终端领域中的各类高阶PCB产品(载板除外),未来都对电解铜箔表面粗糙度(Rz)有更为严格的要求。到2025年铜箔的Rz≤1.5μm已成为普遍的需求,也将成为高阶HLC、HDI、FPC的应用主流。
(2)各类高阶PCB应用高频高速性树脂基材与低轮廓铜箔,当前与未来还遇到确保与提高铜箔剥离强度的问题。且出于基板及终端产品高可靠性需要,总体讲,未来几年对此项目更为关注。表5中反映出:不同的PCB产品结构的品种,对铜箔剥离强度指标需求趋势有截然的不同:其中,有三个终端产品领域中应用的高多层板(HLC),都是存在着剥离强度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向。例如:B5G-Infrastructure中的HLC对采用的剥离强度,要求在2021年达到0.5N/mm,2023年达到0.6N/mm,2025年要提升到0.8N/mm。而这些应用领域所用的HDI板,则是对剥离强度要求趋于“走低”。例如:HPC、B5G-Infrastructure中HDI对采用的铜箔剥离强度,2021年为0.8N/mm,2023年为0.7N/mm,2025年为0.6N/mm。这种应用于同一领域的不同PCB类型,则对铜箔剥离强度有着不同的需求趋势。
笔者认为,这种对剥离强度的各应用领域存在的不同需求趋势上的差异,是与HLC、HDI类基板对铜箔的其它性能要求的侧重点有关,也与两类PCB在加工工艺及加工性要求有关。同时,有的终端产品在PCB设计中,还要考虑低成本性制造的因素。
1.4 台湾高阶PCB用干膜、油墨技术发展蓝图及其述评
表6所示为此次调查、访谈后所得到的台湾高阶PCB干膜、油墨的技术发展蓝图。关于干膜的关键指标两个:解晰度(分辨率)和附着性(粘着性)。在发展路线图中,制定了未来的更高要求。特别是载板,以及HLC与B5G两个终端产品领域中的HDI板,在对此两项目性能指标要求上,未来几年会表现得更为严格。
表6 干膜、油墨技术发展蓝图(高效能运算/Beyond 5G之终端产品部分)
对于干膜的附着性的指标评价,在表6中为何采用了线宽的长度作评价?笔者咨询了国内PCB业某专家,他分析有两种可能:一种可能,可理解为此指标是指生产PCB中干膜适应的最小线宽尺寸的附着性的能力。我国国内有些PCB生产厂家,也是采用这种方式评估干膜的附着性大小的。另外一种可能,是表6内容的原件,在表述上有误。
在报告中,有段文字,可算是诠释了台湾PCB业干膜制造高阶技术提升的需求,以及发展的重要性能:
“长兴与长春是台湾主要的干膜厂商,在中阶PCB产品市场有不错的表现。不过随着40μm/40μm线路等级以下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多,除了tenting制程以外,未来mSAP制程将会越来越重要。在接下来的细线路的挑战,台湾干膜商需要克服产品解析/附着能力、与DI曝光机波长搭配性、产品稳定性以及成本竞争力等问题。”
1.5 台湾高阶PCB用电镀药水技术发展蓝图及其述评
“未来板厂对电镀药水的研发需求,包括了超薄填孔电镀、深大盲孔、高AR通孔电镀以及能适用于高电流生产的药水等(引自报告的“高阶技术缺口分析”章节中语)。”报告中,对PCB电镀工艺中的关键材料——电镀用电子化学品(台湾PCB业俗称“电镀药水”)作出了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。提出了各应用终端领域对它的性能提高的需求。路线图中,选定了高阶电镀药水的三项重要性能项目,对它们在2021年、2023年、2025年应得到的指标值作了预测。这三项性能按中国大陆规范称谓(此术语称谓酌定,笔者得到了国内专家的指教,在此致谢——笔者注)分别是:通孔深镀能力(Through Hole Throwing Power);微盲孔填镀(Blind Via1 Filling)和填通孔(Through Hole Filling)。
表7所示为台湾高阶PCB用电镀用药水(Plating Chemicals)技术发展蓝图。
表7 电镀用药水(Plating Chemicals)技术发展蓝图
在此报告中,诠释了台湾PCB业干膜制造高阶技术提升的需求,以及应发展的重要性能方面:
“针对(高阶PCB)产品未来的趋势,HLC(高多层板)会需要针对高AR通孔的电镀药水,HDI会对深大盲孔的填孔,以及厚板通孔的填孔有药水开发的需求。而载板厂希望能有适用于高电流密度生产的电镀药水开发,以增加产能效率,以缓减载板产能吃紧的问题。”
2 报告亮点之七:台湾高阶PCB用设备技术发展蓝图
此报告中,提及的高阶PCB发展用的关键设备及台湾配套“缺口”设备、智能制造现况这两项内容的调查结果,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,也是此报告被业界关注的一大亮点。
在本次调查的第二阶段中,组织者通过访问询问企业中的业界专家得到,针对高阶应用PCB之制造需求所筛选出关键的材料与设备。其中,关键设备有12项目,包括DI曝光机、(湿式)真空蚀刻机、机械钻孔机、背钻机、激光钻孔机、电镀设备、AOI(自动光学检测机)、AVI、电测机、压合设备、电浆机与防焊印制涂布机。
在本次调查,对以上十二种类的关键设备及智能制造装备的“自主化程度”分为低度、中度、高度三类,作了调查。调查得到的结果(见表8)表明:其中有四种PCB设备仪器——DI曝光机、机械钻孔机、激光钻孔机、电测机,被圈定为“自主化程度”低的机种。这四种PCB设备与基板材料中的ABF、BT基材、电镀药水一起,成为了“目前台湾PCB供应链在高阶应用制程中的高阶技术缺口。”
关于这四种PCB关键设备在台湾供应链现况与未来发展需求,在此报告中有如下阐述:
(1)关于DI曝光机
“台湾在DI曝光机的自主发展仍处起步阶段,台湾厂商仅川宝与志圣投入这方面的开发。分析品牌在DI曝光机的技术缺口包括了技术能力(如曝光解析能力与产速)、对位系统开发能力、以及关键零组件的曝光模组无法自主开发。另外,目前载板厂针对ABF载板产品制作,所使用的曝光设备是属半导体等级的步进式曝光机(Stepper),以满足产品更细微的线路设计,以及克服尺寸的涨缩变异达到更精确的对位要求。”
(2)关于机械钻孔机
“台湾有发达的工具机产业,也已发展多家知名的钻孔设备商,如大量、东台、达航、恩德与台湾泷泽等,不过面对高阶制程需求,仍有不少难点需要克服。在今年技术蓝图调查中,载板与软板的产品最小孔径规格需求已来到100μm,钻孔机转速需要到35万转等级,高转速的需求是台厂设备技术尚未成熟的地方。而HLC与HDI目前的产品规格对孔径与转速需求没这么严苛,所以台厂设备大部分可以满足HLC与HDI的制程所需,但对于钻孔精度以及长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则是需要再提升。”
(3)关于机械钻孔机
“东台是台湾少数的激光钻孔设备商,但目前业界主流品牌为日本的三菱与日立。分析品牌在激光钻孔的技术缺口,为针对高阶制造的特性需求(如加工孔径与对位精度)、加工效率,以及关键零组件的激光模组无法自主开发。”
(4)关于电测机
“跟钻孔机类似,台湾也有多家电测设备商在经营耕耘。如自然兴、祈昌、巨积与瑞统。但由于高阶PCB像是5G通讯或车用电子等产品对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,而一些制程缺陷如电镀空洞、孔铜渐薄或是埋盲孔镀铜等,需要靠四线式量测才能抓出问题板,也因此四线式量测逐渐纳入产品的标准测试项目。目前台厂电测设备的四线式量测功能与检测速度仍有需提升等议题。”
3.1 PCB业正走在实现智能制造之梦的大道上
笔者多年来一直跟踪、研读我国PCB专家龚永林发表的一篇篇文章大作。其中,特别喜读的文章里,包括了他在2019年发表的连载之文——《谈印制电路工厂的智能制造》。它全面论述了PCB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意义、主要方面、典型案例及其未来发展展望。给笔者读后特别印象深刻的是,此文[3]的“结束语——智能工厂之美梦”中,有一大段浪漫的“参观智能制造PCB工厂之梦”的描写:“智能工厂令人向往,应该为期不远。梦想若干年后有一天,风和日丽,我和马老师一起坐上自驾轿车,去某电子电路制造公司参观。……(见到)一楼的电路板生产线是按生产HDI板产品和改进半加成工艺设计,采用喷墨打印成像、激光钻孔、直接电镀技术,主要有芯板制作生产线、直接金属化孔电镀与图形蚀刻生产线,以及钻孔、成型、表面涂饰等自动线,间断过程有机器人传送。整个生产车间只有3个人负责现场监控。”此全文的结尾有几句这样话语:“梦游智能工厂,虽不完整,已感到既有趣又令人兴奋。梦回现实,智能制造之路充满挑战,有许多事情要业界勇士们去探索,需要长远规划。”[3]
正像龚总所言,当前PCB制造中的智能化之梦,无论是在国内,还是全球的同行中,都在努力实现中。他们在探索、在做着宏伟的长远规划;在通过自动化的设备搭配智能化系统,寻求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层面的重大革新,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。
全球业界中,PCB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依然是当前PCB高技术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。值得关注的是,台湾PCB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迈进步伐较快。台湾电路板协会(TPCA)与台经院、资策会,共同在2017年成立了电路板产业智慧制造联盟(PCB A-Team)、电路板产业智慧制造联盟(PCB A-Team),并结合台湾地区四家电路板大厂作为PCB产业导入智能制造技术,以作探索与示范。台湾资策会与TPCA还在2018年更进一步与PCB设备业者合作,成立了PCBECI(PCB设备通讯接口)设备联盟,以推动完成设备联网与共同通讯标准的采用,奠定台湾地区PCB产业发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础。TPCA与台经院还在2018年、2019年两次开展较大范围的问卷式访谈调研,实际了解PCB厂商目前推行智能制造经验,从而在2019年间汇整并更新“智慧制造蓝图”。2019年底,TPCA所制定的PCBECI标准草案,通过国际半导体协会(SEMI)认证,批准成为SEMI正式标准之一[4][5]。
近年,已有不少台湾PCB企业在发展PCB制程智能制造中,取得了不小的成果。例如,台湾联电集团旗下的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除了于2018年在德国工厂完成了业界中较前卫的智能工厂建设外,它在台湾工厂中实现制作过程的智能化,也已成为在台湾地区PCB智能制造标杆企业。欣兴电子在2011年就开始规划如何将传统大量人工作业的PCB制造工厂转型为高科技、数字化的智能工厂。有多项开发导入的重要技术应用,例如产品缺陷原因分析、机台参数即时边缘运算监测及外观检测图像AI辨识分类等,不但让产品异常发现与处理的时间大幅缩短,更减少了检验人员的负荷,创造出更优质的环境。此外还有机对机(M2M)的资料传递,与自动化的生产参数中央控管比对及下载,以及多样化的生产、品质、机台信息的管理系统,提供给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,作为良率改善和生产管理的及时依据[6]。
3.2 “智能制造”调查的议题与调查设备项目
台湾PCB智慧制造(中国大陆俗称“智能制造”——笔者注)现况与预测,成为了这次台湾PCB业大规模调查盘点的三大重点之一(其它两个重点是:高阶电路板技术蓝图;高阶材料与设备缺口及分析)。这说明,他们将这项技术工作的开展,摆在了推进台湾高阶PCB发展举措中的重要地位。它也是TPCA与台经院在2018年、2019年开展台湾PCB智能制造现况调查的延续。
这次盘点与评估台湾整个PCB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现况,是用什么议题?调查如何量性化?对智能制造盘点,所确定的调查具体对象是什么?此次调查与2018年、2019年的调查有何不同?对未来台湾PCB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发展是如何预测的?——以上提及的几点,成为报告中涉及此方面内容的关注点。
此报告中的“关键设备之智慧制造发展调查”中,有一句话实际诠释了笔者在研读中所抱有的以上几个疑问。这句原话为:“本次关键设备之智慧制造发展调查,是以‘资料串接’与‘生产履历数位化’为主要调查项目。”这样,笔者理解为:在盘点台湾PCB业智能制造的现况,以及调查中得到的预测未来发展结果时,是向被调查者提出了两个议题,即“资料串接”和“生产履历数位化”。这两议题,被调查的对象是落实到关键设备之上。这样也就解决了调查所得到反馈情况的量化统计问题,以及定量化的预测未来发展。2018年、2019年间台经院、TPCA两次在台湾PCB制造企业中开展的智能制造现况调查的议题为“单站设备资料收集”和“各站别设备联网率”[1]。此次调查“资料串接”议题将原有的两议题合并为一项(即增加了“具备资料自动化储存能力”和“具备中心DB串联能力”小议题),具有与上两次同项目调查的连续性。同时,因为在“资料串接”调查议题中,增加了“未能具备资料串接功能的原因”的调查小题,以及调查对象的细化与取舍,可以认为它又是在上两次调查议题基础上的“升级版”。
此报告的报道文[1]中,对“资料串接”议题,是这样定义的:“为设备是否具备自动化储存功能,能完整记录生产过程中相关的生产资料(制程参数、生产状况……),以及是否具备与中心DB(data base)进行资料串联的功能。”
对于“资料串接”调查议题,对此术语的称谓,中国大陆PCB业中并不太统一,常见有“数据互联”[4]、“讯息连接”[7]等。数据互联率(即台湾称的资料串接率)是调查整个PCB产业实现设备智能化的量化统计项目。在国内从事PCB生产过程智能制造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撰文[7]中提到:PCB制造“智能化设计的关键是实现生产操作的智能化,这依赖于生产执行系统(MES)、智能仓储系统(WMS)、设备自动程式系统(EAP)的三大系统,以及三大系统与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讯息连接,才能实现自动下发生产指令、自动搬运、自动下发工艺参数,才能实现生产的过程控制、数据收集和品质追溯。”可以看出,在自动化PCB设备间达到“数据互联”,可反映在实现PCB生产过程智能化中,所迈出的重要一步。
对于“生产履历数位化”调查议题,我们可理解为是对PCB生产过程中设备实现数字化的程度。原此报告对“生产履历数位化”议题定义是:“为设备是否具备数位化管理生产过程的功能,包括资讯收集自动化作业,及时追踪与溯源、数位(无纸化)储存等”。
此报告的报道文[1]中指出:“本智慧制造调查的关键设备共9项,分别为对高阶应用PCB之制造需求所筛选出关键的材料与设备。其中,关键设备有12项目,包括DI曝光机、(湿式)真空蚀刻机、机械钻孔机、激光钻孔机、背钻机、电镀设备、电测机、AOI、AVI。另外原计划调查的压合设备、电浆机与防焊印刷/涂布机等3项,因回收样本数不足,故不列入统计。”对比台经院、TPCA上两次开展的智能制造现况调查的对象——设备类别项目(包括裁板、线路、压合、钻孔、电镀、曝光、蚀刻、检验、成型等设备),此次在列出的设备项目上,有的作了细化(如对原有的线路、钻孔、检验等设备),有的作了取舍(如对原有的裁板、成型等设备)。笔者感到,在此次调查项目确定上,缺少了环保节能的设备,是较为遗憾与不足之处。
4.3 PCB企业产线实现智能制造现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
(1)设备资料串接功能率的调查
此次对PCB生产企业(原文称“板厂”)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现况问询,所得到的设备的资料串接功能率调查结果,见图5所示。
此报告对图5所示的调查结果的数据表征,作了如下说明:“设备之资料串接功能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。(图中矩形图上方)以5~1的数字表示该设备在板厂里目前具备资料串接功能的比例。其中‘5’表示全部具备(100%)、‘3’表示半数以上具备(50%~75%)、‘2’表示少部分具备(25%~50%)、‘1’表示几乎不具备(0%~25%)。”
从图5中看出:在9项被调查问询的板厂使用的设备中,以DI曝光机、AOI、AVI的具备资料串接功能比例为最高。它们的资料串接功能率(以百分率计)分别占约80%、约62%和约62%。其中,DI曝光机的资料串接功能率,比2019年调查的结果[5],增加了约15个百分点。此次调查结果中,(湿式)真空蚀刻机和背钻机所具备的资料串接功能比例为最低。它们分别占约45%和约35%。
对PCB厂商的设备未能具备资料串接功能的调查结果,见图6所示。从调查的设备未能具备资料串接功能的结果来看,有53%的原因,是厂家从导入的成本不会产生经营效益提高(原文:“导入成本不符合效益”)的方面考虑。另有占27%的原因,是由于现有设备过于老旧,无法升级方面。
(2)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程度的调查
对于“生产履历数位化”调查议题,我们可理解为是对PCB生产过程中,设备实现数字化的程度。报告中对此调查有如下的一段这个议题的介绍:
“在生产履历的部分,针对PCB制造的4个阶段进行数位化程度的调查,分别为‘产品设计与开发’、‘供应商与原物料管理’、‘产品品质检验与出货’,以数字‘5~1’表示数位化程度,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。现阶段PCB板厂在4个生产阶段的数位程度皆为中度以上,而厂商预计未来三年内将继续提高数位化程度至高度以上。”
在生产过程实现数字化(报告中称“数位化”)的调查中,还开展了实现数字化工作的动机方面的调查。这方面的调查,组织者出了四条答案,供调查者作选择。这四条答案为:“满足客户要求或客户信心”“产品溯源,缩短找出问题的时间”“精确定义不良品区间”“强化资料分析能力,优化制程与产能”。
生产履历数位化动机调查结果,见图8所示。
图8 生产履历数位化动机调查结果
这项实现数字化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,“厂商导入生产履历数位化的动机里,最主要为满足客户需求,其次是能帮助产品溯源以及精准定义不良品区间。”
(3)关于智能制造现况的其它方面的调查
这次的调查也发现,迎向高阶制造,除了数据的传输外,共通的蒐集框架(可理解为:共同的数据采集体系——笔者注)也极为重要,因为它可有效降低厂商间的沟通成本。另外全厂的设备联网也使得资讯安全的风险提高,强化企业的资安意识与准备,是高阶制作下必须的项目。
5.1 “补缺口”的策略规划
这次在台湾PCB业及其上下游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盘点,其重点放在三大方面:高阶电路板技术蓝图;高阶材料与设备缺口及分析;智能制造。其核心是“补缺口”,即补台湾高阶PCB现阶段制造中的缺口。补缺口有具体的目标,那就是报告中根据调查结果,汇编出的未来五年的三个时间段、四大类别PCB高阶产品所要达到的技术规格(即工艺技术主要性能项目标准)(见本文中的表2:台湾高阶PCB技术蓝图重点节录——2021年技术规格)。补缺口还有重点实施策略,那就是高阶PCB用材料及设备的缺口的分析及改进措施,以及发展高阶PCB制造不可缺的智能制造。
针对弥补台湾高阶制程技术缺口,发展高阶PCB,报告出台了发展规划。规划分为短期、中期、长期三个发展阶段,在此三阶段制定了发展的目标(见图9)。短期的目标,就是这次在台湾PCB业及其上下游进行的“三大重点”方面的调查盘点与分析。
研读此报告这部分,笔者饶有兴趣及感悟的是:此规划的中期与长期的目标内容。还是援引原文[1],供读者品读:
“中期目标则是推动三大平台,一是推动产业联盟,以达到能量整合、加速突破技术缺口,二是推动PCB技术中心平台政策扶植,汇集台湾产学研能量,带动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;三是推动技术验证平台,加速高频高速材料认证效率,鼓励产业研发。最终的目标是期望能做到供应在地化、高阶技术自主化,以及通过材料与设备的创新研发,让PCB产业达到净零碳排的目标。”
可以看出,未来“补缺口”的策略重点,还是推动材料与设备的技术进步。为了实现台湾地区的材料及设备的供应本地配套、高阶PCB自主发展,台湾PCB业“补缺口”规划的中期目标,具体落实在“一个联盟”与“两个平台”上。其中,以推动“政策扶植”为中心工作的“PCB技术中心”平台,以及“加速高频高速材料认证效率”为重点工作的“技术验证平台”,是饶有新创意的“补缺口”策略。
另外,此规划实现碳排放也作为“补缺口”的中长期重要工作与目标,也是首次在规划策略中提出,很是有远见提出的新课题。
5.2 推动台湾PCB业的产业联盟
在这次台湾PCB业的大盘点调查中,通过对下游专家访谈中,台湾PCB业与台湾半导体业达成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共识:积极推动台湾PCB业与半导体业的产业联盟模式。推动此产业联盟,可“通过能量整合才能突破技术缺口、克服产业困境”。可以认为:这一“共识”热度提高,也是此次大盘点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。也是台湾PCB业和半导体业在紧密合作攻关道路上,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在介绍台湾PCB业中调查盘点报告内容的文章中[1],多次提到发展台湾的IC载板的重要意义。在台湾所制的高阶IC载板,主要为ABF载板。它制作线路微细(15/15μm以下),盲孔孔径朝着更细小化(50μm以下)发展,普遍采用高阶工艺技术的SAP制程制作。产品层数制作,体现着高多层(为18~22层)制作的尖端技术。它是“目前台湾高阶PCB技术需求最高的产品。”可以讲,发展高阶IC载板的工艺技术,解决它所用材料(如:IC封装载板基板材料、ABF、载板用高电流密度的电镀药水等)及设备(如:载板用制作小孔径高AR盲孔的激光钻孔机等)的本地配套化,成为了发展台湾高阶PCB的重要突破口。因此,从这一角度去理解,此报告强调的建立台湾PCB业与半导体业之间的产业联盟,具有很重要的意义。
此报告提出的构筑产业联盟与技术中心,是发展台湾高阶PCB的重大举措,同时这两个策略实施是相辅相成的,它们都有共同的任务目标,从不同角度去努力实现。正如介绍此报告内容的原文[1]所述:
“对于台湾目前自主掌握度低的关键材料与设备,可透过产业联盟与建置技术中心等方式,整合能量加速跨越研发门槛,并辅以数位转型与智慧制造需求,引领设备升级,实现高阶技术自主化与供应在地化的目标。”
报告中提出,从“三个层级”推进产业联盟:
第一个层级为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。通过PCB企业“扮演领头羊的角色,去扶植供应链实力,增强供应链的韧性【注:“供应链韧性”(Supply Chain Resilience)的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由Rice教授和Caniato教授提出的,他们把“供应链韧性”定义为“供应链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或者更加理想状态的能力”。[8]——笔者注】,不仅在未来可获得低成本与技术的优势外,也能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断链危机。”
第二个层级为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。特别是与PCB制程有关联的供应商。如湿法制程设备商与药水商、曝光机设备与干膜商等,这样进行的产业联盟,可共享研发资源,针对各自产品的特性增强补弱,加速跨越技术门槛。
第三个层级为打造技术中心平台政策的形成。这个技术中心平台,扮演着桥梁与推手的角色。以弥补目前产业研发能量的不足,从而成为解决产业缺口的切入点,带动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。也可在此平台与供应链共同部署有关经营背景环境将出现大变化(如2030年对供应链提出的“零排放碳中和”要求等)的应对的对策。
腾创达电路成立于2003年,现有员工约500人,从事印刷电路板制造已超过13年,凭借其不断发展,腾创达每月可提供500,000平方英尺的pcb,每天约15,000平方英尺,主要产品从双面覆盖到32层多层pcb,MCPCB和HDI产品应用于IT,电信,医疗,汽车,电力,LED模型和家用产品,板材得到了西方主要国家客户的认可。
腾创达电路拥有一支服务于PCB领域超过13年的经验团队,并继续引进来自德国,日本,中国台湾和国内顶级设备制造商的先进制造设备和测试设备,通过ISO9001,ISO14001,IATF16949, CQC,ROHS和UL认证,质量体系符合IPC600h class2和class3标准。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,欢迎访问腾创达江西省赣州信丰新建工厂,我们期待着您的光临与合作! 联系电路:18926519886 下单联系QQ:708959809